‌发糕怎么制作松软又好吃?

发布时间:2025-06-07 21:25:07   来源:2025-06-07 21:25:07    
字号:
‌发糕怎么制作松软又好吃?发糕具有很多与营养价值与功效作用,然而针对不同的人群,只有科学正确的食用方法与用量才能达到更好的营养价值与功效作用。同时发糕的禁忌人群、副作用禁忌等注意事项方面也需要引起重视。接下来康民网为您详细介绍发糕的营养价值、功效作用,正确食用方法与用量,适宜人群、禁忌人群、副作用禁忌与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m7T康民网
一、发糕怎么制作松软又好吃:m7T康民网
1、红豆发糕m7T康民网
材料:红豆 50 克、鸡蛋 2 个、清水 100 毫升、酵母 5 克、白糖 10 克、面粉 300 克、黑芝麻、红枣适量。m7T康民网
步骤:m7T康民网
第一步,红豆提前用清水泡一夜。m7T康民网
第二步,泡好的红豆中打入鸡蛋,用筷子搅散,倒入料理桶中,再加清水,用料理棒打成红豆浆。m7T康民网
第三步,打好后倒入大碗中,加酵母、白糖,拌匀后分次加入面粉,边倒边用筷子搅拌,直到搅拌至上劲成面糊状,盖上盖子醒发至 2 倍大。m7T康民网
第四步,醒发好的面糊用筷子搅拌排排气。准备模具,刷上一层食用油防粘,倒入面糊,用筷子和锅铲将其摊平。m7T康民网
第五步,撒上一点黑芝麻,放上几颗红枣,放入蒸笼中二次醒发 20 分钟。m7T康民网
第六步,锅中加水,放入二次醒发好的面糊,冷水上锅蒸,水开后用大火蒸 30 分钟,关火再焖 5 分钟即可。m7T康民网
2、红糖发糕m7T康民网
材料:红糖 80 克、白糖 30 克、开水 150 克、凉水 130 克、高筋面粉 200 克、木薯粉 130 克、耐高糖酵母 3 克、小苏打 1 克、泡打粉 3 克、玉米油 15 克、枸杞或蔓越莓适量。m7T康民网
步骤:m7T康民网
第一步,碗中加红糖、白糖、开水,把糖化开,待温度降到 35 度以下,加凉水。m7T康民网
第二步,另一个大碗中放入高筋面粉、木薯粉、耐高糖酵母,混合均匀,倒入糖水,搅拌至无颗粒的顺滑状态,盖上保鲜膜发酵至 2 倍大。m7T康民网
第三步,取一个碗,加小苏打、泡打粉以及少许温水,化开后倒入面糊中,用蛋抽搅拌均匀,再加入玉米油,继续搅匀。m7T康民网
第四步,模具刷油,倒入面糊至 8 分满,表面加枸杞或蔓越莓。m7T康民网
第五步,上锅前轻轻震几下,震掉面糊里面的大气泡,放入蒸锅,冷水上锅,水开计时,大火 30 分钟,关火焖 5 分钟出锅,放凉后脱模。m7T康民网
3、小米南瓜糕m7T康民网
材料:小米 100 克、老南瓜 150 克、白糖 30 克、酵母 3 克、面粉 180 克、木薯粉 30 克、泡打粉 2 克、蔓越莓适量。m7T康民网
步骤:m7T康民网
第一步,小米清洗干净,倒入锅中加半碗清水,煮 10 分钟,沥干水分备用,保留小米水。m7T康民网
第二步,老南瓜切成小块,装入碗中上锅蒸 15 分钟,趁热加白糖拌匀,再倒入小米翻拌均匀。m7T康民网
第三步,把小米和南瓜倒入料理机中,加 60 克小米水打成细腻的糊糊,倒入碗中,加酵母搅拌至化开,再加面粉、木薯粉、泡打粉,继续搅拌均匀,加 30 克小米水拌匀,盖上保鲜膜醒发至体积的 2 倍大。m7T康民网
第四步,面糊醒好后搅拌排气,倒入模具,表面撒点蔓越莓。m7T康民网
第五步,放入烤盘,放入提前预热好的烤箱,上下火 180 度中上层烤 30 分钟。m7T康民网
4、橘子发糕m7T康民网
材料:橘子、鸡蛋 2 个、牛奶 150 克、中筋面粉 500 克、酵母 5 克、白糖 3 克。m7T康民网
步骤:m7T康民网
第一步,橘子去皮,准备一个碗打鸡蛋搅散,将鸡蛋汁淋到橘子上,把裹上蛋液的橘子倒入榨汁机中,加牛奶打成细腻的奶昔。m7T康民网
第二步,中筋面粉、酵母、白糖拌匀,把打好的橘子奶昔分次添加进来,搅拌至没有面粉颗粒,盖上保鲜膜醒发至 2 倍大。m7T康民网
第三步,面糊发好后取出来排气,用筷子搅拌排尽里面的大气泡。m7T康民网
第四步,准备模具,刷油,倒入面糊,可进行二次醒发。m7T康民网
第五步,冷水上锅蒸,大火蒸 30 分钟左右,关火焖 5 分钟。5、咨询专业人士:特殊人群如孕妇、产妇、婴幼儿、慢性病患者,以及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者,在食用百合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专业中医师的意见,以确保安全。m7T康民网
m7T康民网
二、发糕的营养价值与功效作用是什么:m7T康民网
(一)营养价值m7T康民网
1、碳水化合物:发糕主要由米粉、面粉等制成,富含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能够快速为身体提供能量,满足日常活动所需。m7T康民网
2、蛋白质:面粉、米粉等原料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会分解食材中的蛋白质,使其更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损伤修复。m7T康民网
3、维生素和矿物质:发糕中含有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E 以及钙、磷、铁、镁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 B 族可以营养神经,改善睡眠;维生素 E 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延缓脂肪化合物、维生素 A 等物质的氧化,保护肝脏;钙、磷、铁等矿物质有助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预防贫血等。m7T康民网
4、膳食纤维:制作发糕的原料中含有一定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预防便秘和肠道疾病,还能降低血脂、血糖,有利于调节血脂代谢和预防糖尿病等慢性疾病。m7T康民网
(二)功效作用m7T康民网
1、补充能量:发糕中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等能量物质含量较高,能为机体补充能量,维持有机体的生命活动,促进新陈代谢,适合作为早餐或下午茶点心快速补充能量。m7T康民网
2、促进消化:发糕经过发酵,其中的淀粉会分解成糊精和麦芽糖,同时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因此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适合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食用。m7T康民网
3、增强免疫力:发糕中的蛋白质是构成抗体和白血球的主要成分,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也对维持身体正常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经常食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m7T康民网
4、美容养颜:发糕中含有的氨基酸、纤维素等营养成分,可以促进细胞再生,补充皮肤营养,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m7T康民网
三、发糕适宜人群有哪些:m7T康民网
1、儿童:发糕口感松软,味道香甜,能满足儿童的口味需求。而且发糕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可为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和营养。同时,经过发酵的发糕更容易被儿童消化吸收,适合儿童相对较弱的肠胃功能。m7T康民网
2、老年人:老年人的消化功能通常会有所减弱,发糕质地柔软,易于咀嚼和消化。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帮助老年人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维持身体正常功能。m7T康民网
3、胃肠功能较弱者:发糕在发酵过程中,淀粉会分解成糊精和麦芽糖,变得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对于一些胃肠功能较弱,如患有消化不良、慢性胃肠炎等疾病的人来说,适量食用发糕可以减轻胃肠负担,同时补充一定的能量和营养。m7T康民网
4、病后体弱者:病后身体往往较为虚弱,需要补充营养来恢复体力。发糕营养丰富,容易消化,适合病后初愈、身体虚弱的人食用,能够帮助他们补充能量和营养,促进身体恢复。m7T康民网
5、女性:尤其是经期或产后的女性。发糕中的营养成分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能量,部分发糕如红枣发糕、红糖发糕等,还具有一定的补血暖宫、补气养血作用,有助于改善女性经期或产后可能出现的气血不足等问题,帮助女性恢复气色。m7T康民网
6、上班族:发糕可以作为快手早餐,方便快捷,能够提供足够的饱腹感,使人在上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其营养成分也能为忙碌的上班族补充能量和营养。m7T康民网
四、发糕哪些人不能吃,副作用禁忌与注意事项有哪些:m7T康民网
(一)不适合吃发糕的人群m7T康民网
1、糖尿病患者:发糕通常含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后会被分解为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m7T康民网
2、胃肠功能不佳者:发糕在消化过程中可能产生气体,且质地有时较黏,对于胃肠功能较弱、消化不良或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食用后可能加重胃肠不适症状,如引起腹胀、腹痛、腹泻等。m7T康民网
3、减肥人群:发糕热量较高,每 100 克发糕中通常含有 250 大卡以上的热量,食用过多易造成热量堆积,多余热量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从而影响减肥效果。m7T康民网
4、过敏体质者:少数人可能对发糕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如对糯米、面粉中的麸质、鸡蛋、牛奶等过敏,食用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呼吸急促、胃肠道不适等过敏反应。m7T康民网
(二)副作用和禁忌m7T康民网
1、血糖异常:对于本身血糖控制不佳的人,过多食用发糕会使血糖快速上升,加重病情,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m7T康民网
2、肥胖:长期大量食用发糕,由于其高热量、高糖分的特点,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使人发胖。m7T康民网
3、龋齿:发糕中的糖分容易残留在口腔中,被细菌分解后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增加龋齿的发生几率。m7T康民网
4、消化问题:发糕中的油脂和糖分有时难以被人体完全消化吸收,尤其是过量食用时,容易引发肠胃不适,出现消化不良、胃胀、胃痛等症状。m7T康民网
(三)注意事项m7T康民网
1、控制食用量:即使是适合食用发糕的人群,也应注意适量食用,避免过量摄入导致热量超标和血糖波动。m7T康民网
2、注意食品卫生:购买发糕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和有质量保障的产品,注意查看保质期和储存条件。自制发糕时,要确保食材新鲜、卫生,制作过程符合食品安全要求,避免食用变质发糕引起食物中毒。m7T康民网
3、合理搭配饮食:吃发糕时可以搭配一些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豆类等,以保证营养均衡。m7T康民网
总结:‌发糕怎么制作松软又好吃?以上就是康民网为您关于发糕的营养价值与功效作用,正确食用方法与用量,适用人群、禁忌人群、副作用禁忌与注意事项等相关方面知识。m7T康民网
更多中医养生、家常菜做法、怎么做菜才好吃等相关知识尽在康民网。
m7T康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