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吃法禁忌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5-06 21:34:35   来源:2025-05-06 21:34:35    
字号:
中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吃法禁忌是什么?中药黄芪具有很多与营养价值与功效作用,然而针对不同的人群,只有科学正确的食用方法与用量才能达到更好的营养价值与功效作用。同时中药黄芪的禁忌人群、副作用禁忌等注意事项方面也需要引起重视。接下来康民网为您详细介绍中药黄芪的营养价值、功效作用,正确食用方法与用量,适宜人群、禁忌人群、副作用禁忌与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ozj康民网
一、中药黄芪的营养价值与功效作用是什么:ozj康民网
(一)营养价值ozj康民网
1、黄酮类: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帮助人体清除自由基,预防衰老和疾病的发生。ozj康民网
2、皂苷类:在抗炎、抗菌、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作用。ozj康民网
3、糖类:可为人体提供能量。ozj康民网
4、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重要成分,对人体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至关重要。ozj康民网
5、其他成分: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ozj康民网
(二)功效作用ozj康民网
1、补气升阳:味甘性温,入脾经,可补益脾气、升举阳气,用于治疗脾虚中气下陷所致的久泻脱肛、内脏下垂、便血崩漏等。ozj康民网
2、固表止汗:入肺经,能补益肺气、固护肌表以止汗,可治肺气虚引起的自汗。ozj康民网
3、利水消肿:既能补气,又能利水消肿,对气虚无力推动水液运行所致的水肿、尿少有标本兼治之效。ozj康民网
4、生津养血:通过补气升阳,使阴阳互化,气血旺盛,兼能养血、生津,可治疗血虚发热证,以及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双亏引起的面色萎黄、心悸失眠等。ozj康民网
5、行滞通痹:气能行血,黄芪补气可使气行血行,故有行滞通痹之功,用于治疗气虚血滞、风湿痹痛、麻木拘挛,及中风气虚血滞、半身不遂者等。ozj康民网
6、托毒排脓:能补益气血、托毒外出,用于治疗气血亏虚的痈疽,症见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等。ozj康民网
7、敛疮生肌:可温养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以滋养肌肤,有补气生肌、敛疮之效,适用于溃疡后期,因气血虚弱导致的脓液清稀、疮口难敛等。ozj康民网
ozj康民网
二、中药黄芪的正确食用方法怎么吃好:ozj康民网
1、泡水喝:每天用黄芪 5-10 克左右,开水泡 10-20 分钟后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也可加入 3-5 粒红枣,增加口感和滋补效果。ozj康民网
2、煎汤服用:取黄芪 10-30 克,大剂量可用至 30-60 克,加适量水煎煮,一般煎煮 15-30 分钟。可根据病情和个人体质,在医生指导下与其他药材配伍,如与党参、白术等配伍增强补气健脾功效。ozj康民网
3、煮粥:取黄芪 50 克左右,煎汤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做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可直接将适量黄芪与大米、小米等一起煮粥,可起到补气养血、健脾开胃的作用。ozj康民网
4、煲汤: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也可与多种食材搭配炖汤,如黄芪当归乌鸡汤,准备 30 克乌鸡、5 克黄芪、3 克当归,慢炖 2 小时左右,适合术后体虚者;还有黄芪枸杞排骨汤,用黄芪、枸杞搭配排骨,具有益气养血、滋补肝肾的功效。ozj康民网
5、泡酒:取适量黄芪和白酒,放入泡酒容器中密封浸泡。一般浸泡 1-2 周后可饮用,每日适量饮用,有一定的补气养血、舒筋活络作用,但饮酒要适量,不适合饮酒者不宜采用此方法。ozj康民网
三、中药黄芪适宜人群有哪些:ozj康民网
1、脾胃气虚者:表现为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大便稀不成形等,黄芪入脾经,能补益脾气,促进脾胃运化,改善消化功能。ozj康民网
2、中气下陷者:常见于久泻脱肛、内脏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的患者,黄芪可升举阳气,提升下陷的中气,缓解相关症状。ozj康民网
3、肺气虚者:常出现咳嗽无力、气短喘促、声低懒言、自汗等症状,黄芪入肺经,能补益肺气,固护肌表,改善肺气虚的状况,减少自汗,增强呼吸功能。ozj康民网
4、气虚水肿者:因气虚无力推动水液运行,导致水肿、尿少,黄芪既能补气,又能利水消肿,对气虚引起的水肿有标本兼治的功效。ozj康民网
5、气血亏虚者:表现为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心悸失眠等,黄芪通过补气能促进血液生成,还能养血,常用于治疗血虚发热证以及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的气血双亏。ozj康民网
6、气虚血滞者:适用于风湿痹痛、麻木拘挛、半身不遂等症状,黄芪能补气行滞,促进气血运行,缓解因气虚血滞导致的经络不通、肢体麻木疼痛等问题。ozj康民网
7、疮疡久溃不敛者:对于气血不足引起的痈疽,表现为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或溃疡后期脓液清稀、疮口难敛,黄芪能补益气血,托毒外出,生肌敛疮,促进伤口愈合。ozj康民网
四、中药黄芪哪些人不能吃,副作用禁忌与注意事项有哪些:ozj康民网
(一)禁忌人群ozj康民网
1、实热证者:如风热感冒、热毒炽盛者,黄芪的温补之性会加重体内热邪,导致病情加重,如出现高热、咽痛加剧、流黄涕等症状。ozj康民网
2、阴虚火旺者:易出现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舌生疮等症状,服用黄芪会劫伤阴液,使阴虚火旺症状更明显。ozj康民网
3、气滞湿阻者:常有胸闷、腹胀、肢体困重、舌苔厚腻等表现,黄芪补气可能会使气滞湿阻更严重。ozj康民网
4、食积停滞者: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症状,服用黄芪不利于食积的消除。ozj康民网
5、高血压患者:黄芪有一定升压作用,可能导致血压控制不稳定,加重病情。ozj康民网
6、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黄芪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能会加重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ozj康民网
7、孕妇:其活血作用可能影响胎儿稳定,尤其是孕早期,可能增加流产风险;孕晚期大量服用可能导致宫缩,引发早产。ozj康民网
8、经期女性: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ozj康民网
(二)副作用ozj康民网
1、上火: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出现面红、心烦、咽痛、口干舌燥、大便干燥等症状。ozj康民网
2、过敏反应:部分人会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ozj康民网
3、胃肠道反应:过量服用可能引起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ozj康民网
4、血压波动:可能使血压升高,也有少数人会出现血压降低的情况。ozj康民网
5、其他:还可能导致头晕、头痛、月经过多或紊乱等症状。ozj康民网
(三)禁忌与注意事项ozj康民网
1、饮食禁忌:忌与萝卜、绿豆同食,以免降低药效;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身体不适。ozj康民网
2、药物配伍禁忌:不宜与龟甲、白鲜皮、藜芦同用;与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降压药、强心苷类药等合用时,可能产生相互作用,需谨慎。ozj康民网
3、用量适宜:煎汤一般 10 - 30 克,大剂量可用至 30 - 60 克,但不宜自行随意加大剂量。用于日常保健,每日用量不超过 10 克为宜。ozj康民网
4、特殊人群用药: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ozj康民网
5、观察反应:服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ozj康民网
6、存放得当:存放在干燥、通风处,避免受潮、发霉。如发现有异味、变色等异常,不可服用。ozj康民网
总结:中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吃法禁忌是什么?以上就是康民网为您关于中药黄芪的营养价值与功效作用,正确食用方法与用量,适用人群、禁忌人群、副作用禁忌与注意事项等相关方面知识。ozj康民网
更多中医养生、家常菜做法、怎么做菜才好吃等相关知识尽在康民网。
ozj康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