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6-03 08:34:16   来源:2025-06-03 08:34:16    
字号: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黄芪具有很多与营养价值与功效作用,然而针对不同的人群,只有科学正确的食用方法与用量才能达到更好的营养价值与功效作用。同时黄芪的禁忌人群、副作用禁忌等注意事项方面也需要引起重视。接下来康民网为您详细介绍黄芪的营养价值、功效作用,正确食用方法与用量,适宜人群、禁忌人群、副作用禁忌与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POS康民网
一、黄芪的营养价值与功效作用是什么:POS康民网
(一)营养价值POS康民网
1、黄酮类:如芒柄花黄素、羟基芒柄花黄素及其葡萄糖甙等,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帮助人体清除自由基,预防衰老和疾病,还对心血管健康有益,能调节血压、血脂等。POS康民网
2、皂苷类:在抗炎、抗菌、免疫调节等方面有一定作用,还能保护缺血缺氧心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缓解炎症反应等。POS康民网
3、多糖类:能促进 RNA 和蛋白质合成,使细胞生长旺盛、寿命延长,可抗疲劳、抗流感病毒,还能刺激免疫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POS康民网
4、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有重要影响,黄芪含有多种氨基酸。POS康民网
5、微量元素:包含钾、钙、钠、镁、锌、铜、硒等,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POS康民网
6、其他:还含有胆碱、苦味素、甜菜碱、黏液质、蔗糖、葡萄糖醛酸、叶酸、核黄素等营养成分。POS康民网
7、提供能量:其含有的糖类成分可以提供人体所需能量。POS康民网
8、综合调理作用:从中医角度看,黄芪具有补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益气补中(炙黄芪)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等病症;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对慢性肝炎、肾炎、糖尿病等有辅助治疗作用,还能改善疲劳状态、提高抗压能力、改善亚健康状态等。POS康民网
(二)功效作用POS康民网
1、补气固表,健脾益肺:黄芪味甘性微温,主入脾、肺经,为补气要药,尤善补脾胃之气与肺气。POS康民网
2、升阳举陷,托毒排脓:黄芪能升提中气,促进气血运行,还可托举疮疡、助其愈合。POS康民网
3、利水消肿,生津止渴:黄芪补气以行水,适用于气虚水湿内停;又能补气生津,缓解津伤口渴。POS康民网
4、增强免疫力:黄芪含黄芪多糖、皂苷等成分,能促进免疫细胞活性,常用于免疫力低下、反复感冒人群。POS康民网
5、保护心血管: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尤其对气虚型高血压),改善心肌供血,辅助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POS康民网
6、抗疲劳、抗氧化:其活性成分能提高机体能量代谢,延缓细胞衰老,适合疲劳综合征、亚健康人群调理。POS康民网
POS康民网
二、黄芪的正确食用方法怎么吃好:POS康民网
1、泡水喝:取黄芪 5 - 10 克左右,切成片或粉末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浸泡 10 - 20 分钟后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最后可将黄芪片嚼服。POS康民网
2、煲汤:取黄芪 15 - 30 克,洗净后与其他食材如鸡肉、排骨、红枣、枸杞等一起煲。例如黄芪鸡汤、黄芪炖排骨等,能补气益阳、增强体质,适合体虚者。POS康民网
3、煮粥:取黄芪 10 - 15 克,与大米等谷物一起煮粥。也可搭配其他食材,如参芪大枣粥(黄芪 15g、党参 10g、大枣 30g、粳米 100g,黄芪、党参煎水取汁,与后二者一同煮粥)、黄芪山地粥(黄芪 30g、山药 100g、生地黄 15g,黄芪、生地黄煎水取汁,山药研为粉末,将前汁煮沸,撒入山药粉搅匀煮成粥)。POS康民网
4、煎服:取黄芪 30 克左右,加水煎煮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也可用黄芪 30 克、枸杞子 15 克,一同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者效果更佳。还可取黄芪 50 克左右,煎汤后用汤液烧饭或烧粥。POS康民网
5、制作药膳:可与多种食材搭配制作药膳,如黄芪炖猪蹄等。POS康民网
6、打成粉末:将黄芪打成粉末,可直接吞服或用温水冲服,方便携带和服用,但需注意剂量。POS康民网
7、泡酒(适合饮酒者):取适量黄芪放入泡酒容器中,加入适量白酒浸泡后饮用,需注意适量饮用,不可过量。POS康民网
三、黄芪适宜人群有哪些:POS康民网
1、气虚体质者:常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面色苍白、容易疲倦、精神不振等,黄芪是补气的良药,可帮助改善这些症状,提高身体能量水平。POS康民网
2、免疫力低下者:容易感冒、生病,身体抵抗力较弱的人群。黄芪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POS康民网
3、脾胃虚弱者:常见症状如疲乏无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大便稀溏等,黄芪可补气升阳,促进脾胃运化,改善脾胃虚弱的状况。POS康民网
4、中气下陷者:出现胃下垂、脱肛、长期泄泻、子宫脱垂等中气不足症状的人群,黄芪具有升提中气的功效,有助于缓解这些症状。POS康民网
5、气血不足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心悸乏力、失眠等,黄芪可补气养血,改善气血不足的症状。POS康民网
6、气虚自汗、盗汗者:白天不自主出汗过多或夜间睡着后出汗的人群,黄芪可以固表止汗,调节出汗异常。POS康民网
7、水肿患者:如肾脏疾病、心脏疾病等引起的气虚水肿,黄芪既能补气,又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对于气虚无力推动水液正常运行而致的水肿有标本兼治的功效。POS康民网
8、慢性溃疡者:伤口久不愈合,黄芪能促进疮口的愈合,可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导致的溃疡后期,脓液清稀、疮口难敛等情况。POS康民网
9、部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黄芪可以帮助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肌功能和改善心脏供血,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POS康民网
10、部分糖尿病患者:黄芪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调节血糖,可用于气津不足的消渴,但不能替代降糖药物,需与医生沟通后使用。POS康民网
11、术后或大病初愈者:有助于恢复体力,促进伤口愈合,提升康复速度。POS康民网
四、黄芪哪些人不能吃,副作用禁忌与注意事项有哪些:POS康民网
(一)禁忌人群POS康民网
1、表实邪盛者:如感冒初期、外感发热等,此时体表邪气尚未驱除,服用黄芪可能会闭表留邪,延误病情,加重外感症状。POS康民网
2、气滞湿阻者:此类人群气机运行不畅、湿阻中焦,服用黄芪可能加重气滞,导致胀满等症状加剧。POS康民网
3、气郁较盛者:服用黄芪会加重郁结,有的患者可能出现小便频数等不适。POS康民网
4、食积内停者:本身消化不良或胃肠积滞,黄芪可能进一步增加脾胃负担,影响消化功能。POS康民网
5、阴虚阳亢者:肾阴不足、阴虚火旺,服用黄芪可能助热生火,加重阴虚症状,如潮热、盗汗、口干舌燥等。POS康民网
6、湿热、热毒炽盛者:例如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服用黄芪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POS康民网
7、低血糖患者:黄芪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大量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血糖过低,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POS康民网
8、出血性疾病患者:黄芪有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故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POS康民网
9、孕妇:不宜单味药大量长期服用,因其具有一定的雌激素样作用,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也可能增加子宫收缩,导致流产、早产等风险。POS康民网
(二)副作用POS康民网
1、过敏反应:少数人可能对黄芪过敏,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皮肤红肿、头痛、嗜睡等症状。POS康民网
2、加重上火症状:黄芪性温,过量食用可能导致上火,如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便秘、心烦气躁等。POS康民网
3、影响消化功能: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POS康民网
4、影响血压和血糖:黄芪有降血压作用,高血压患者服用可能导致血压过低;虽有降血糖作用,但糖尿病患者若不注意用量也可能使血糖过低。另外,临床发现有些患者服用黄芪后血压飙升,特别是与降压药同服可能影响药效。POS康民网
(三)注意事项POS康民网
1、饮食禁忌:忌同食萝卜、绿豆和强碱性食物,如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芽、海带等,以免影响药效;也不宜与莱菔子同食。POS康民网
2、药物配伍禁忌:不宜与降血压药合用,以防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等;不宜与强心苷类药合用,以免药效累加增加毒性反应;不宜与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合用,以免增加出血性倾向;可降低肾上腺素的升血压作用,故不宜与肾上腺素合用。POS康民网
3、用量控制:煎汤一般 10 - 30g,大剂量可用至 30 - 60g,但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避免过量服用。高血压患者如需使用黄芪,用量不宜超过 3 克,并密切监测血压。POS康民网
4、炮制方法:补气升阳宜蜜炙用;生黄芪多用于固表止汗,托毒排脓;炙黄芪多用于补脾益气。POS康民网
5、特殊时期:感冒发热期间不宜服用,需等感冒症状完全消失 3 天后再考虑服用;睡前 4 小时最好不要喝黄芪水,以免影响睡眠质量。POS康民网
6、存放要求: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发霉,若有异味、变色等异常情况,应避免服用。POS康民网
7、个体差异:不同人对黄芪的反应可能不同,如有疑问或特殊健康状况,应在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黄芪。POS康民网
总结: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以上就是康民网为您关于黄芪的营养价值与功效作用,正确食用方法与用量,适用人群、禁忌人群、副作用禁忌与注意事项等相关方面知识。POS康民网
更多中医养生、家常菜做法、怎么做菜才好吃等相关知识尽在康民网。
POS康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