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大枣的功效与作用及吃法禁忌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6-07 13:34:00   来源:2025-06-07 13:34:00    
字号:
吃大枣的功效与作用及吃法禁忌是什么?吃大枣具有很多与营养价值与功效作用,然而针对不同的人群,只有科学正确的食用方法与用量才能达到更好的营养价值与功效作用。同时吃大枣的禁忌人群、副作用禁忌等注意事项方面也需要引起重视。接下来康民网为您详细介绍吃大枣的营养价值、功效作用,正确食用方法与用量,适宜人群、禁忌人群、副作用禁忌与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Jc0康民网
一、吃大枣的营养价值与功效作用是什么:Jc0康民网
(一)营养价值Jc0康民网
1、维生素:富含维生素 C、维生素 P、核黄素、硫胺素、胡萝卜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 C 含量高,有 “天然维生素丸” 的美称,维生素 P 含量也居果蔬之冠。Jc0康民网
2、矿物质:含有钙、磷、铁、硒等 36 种微量元素,有助于维持骨骼强度,促进造血功能,预防缺铁性贫血。Jc0康民网
3、糖类:主要是葡萄糖,亦含果糖、蔗糖、低聚糖、阿拉伯聚糖及半乳醛聚糖等,能为人体提供能量。Jc0康民网
4、其他成分:含有蛋白质、脂肪、有机酸、树脂、黏液质、香豆素类衍生物、儿茶酚、鞣质、挥发油、13 种氨基酸及环磷酸腺苷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Jc0康民网
(二)功效作用Jc0康民网
1、补中益气:大枣甘温,入脾胃经,能补中益气,可改善脾胃虚弱、气虚不足引起的食少、腹泻、疲倦、浑身无力等症状,是调补脾胃的常用辅药。Jc0康民网
2、养血安神:既能补气生血,又能养血安神,可改善气虚血少、面色萎黄、心悸失眠等症状,还能治疗妇女阴血亏虚、情志抑郁、心神不安之脏躁证。Jc0康民网
3、保护肝脏:能提高体内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保护肝脏、增强体力。其含有的维生素 C 等成分,可减轻化学药物对肝脏的损害,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血清总蛋白含量,常用于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的辅助治疗。Jc0康民网
4、防治心血管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维生素 P,对健全毛细血管、维持血管壁弹性,抗动脉粥样硬化有益。所含的 cAMP 可改善人体微循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脑和心脏的供血量,减慢心律,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治心脑血管病。Jc0康民网
5、增强免疫力:能促进白细胞的生成,提高血清白蛋白,降低血清胆固醇,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其中的多糖等成分还可刺激机体免疫功能,发挥预防疾病的作用。Jc0康民网
6、抗肿瘤:大枣中的 cAMP 能有效阻止人体中亚硝酸盐类物质的形成,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形成与增殖,甚至可使癌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此外,大枣中富含的三萜类化合物也具有抑制癌细胞的功效。Jc0康民网
7、抗氧化: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抗氧化物质,能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延缓衰老,有益于细胞健康。Jc0康民网
8、其他作用:大枣中提取出的抗变态活性成分,具有抗过敏作用,对于治疗变应性紫癜有一定辅助功效。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有助于舒缓情绪、提高睡眠质量。Jc0康民网
Jc0康民网
二、吃大枣的正确食用方法怎么吃好:Jc0康民网
1、干吃:选择优质的干枣,洗净后可直接食用,能最大程度保留大枣的原汁原味。但干吃时枣皮较硬,不易消化,要细嚼慢咽,且一次不宜吃太多,中等大小的红枣每天食用 5-7 颗即可,以免引起胃酸过多和腹胀。Jc0康民网
2、泡水:将大枣掰开后用温水冲泡,这样有利于营养成分溶出。可加入枸杞、桂圆等一起冲泡,制成养生茶。但新鲜的红枣不宜冲泡或煎煮,因为其维生素 C 含量高,用热水煮泡会严重破坏维 C。Jc0康民网
3、泡茶:把红枣炒黑后泡茶喝,可治疗胃寒、胃痛,若加入桂圆,就是补血补气的养生茶,适合教师、营业员等使用嗓子频率较高的人。Jc0康民网
4、熬汤:如将红枣、银耳和冰糖一起煮汤,可止咳润肺。唐代盂诜所著《必效方》中就有记载此汤。具体做法是把银耳放在清水中发开,摘去蒂头,撕成小块,与红枣、冰糖一起放到锅里,加水 6 碗,大火煮开后,改用文火再煮半个小时即可。Jc0康民网
5、煮蛋:用红枣加桂圆煲红糖水,到枣烂桂圆绵时,打只鸡蛋,继续用小火焐熟鸡蛋。红枣、桂圆和红糖都有补血的功效,煮出的鸡蛋很滋补。Jc0康民网
6、熬粥:女性若有躁郁不安、心神不宁等症状,可用适量百合、莲子搭配红枣熬粥调理。若与小米同煮,可更好地发挥红枣安神的效用。Jc0康民网
7、泡酒:红枣在浸泡过程中,富含营养的有机物更容易在酒中溶出,对保持血管通畅有一定效果。Jc0康民网
8、蒸食:比如三蒸红枣,选择肉质厚实、颜色鲜亮的红枣,洗净后放入锅中蒸 20 分钟,取出放在阴凉处晾 3-4 个小时,再蒸 20 分钟,取出晾 3-4 个小时,最后再用小火蒸 20 分钟。蒸好的红枣晾凉后可装入密封罐里保存,每次吃时加热一下,去掉枣皮和枣核食用,每天吃三颗即可。也可以做百合蒸枣,将大枣掰开去掉枣核,取一片百合(干百合需先泡发)夹进去,和枣一起上锅蒸熟,适合气阴两虚的人食用。Jc0康民网
9、制作甜品:可将红枣制成红枣糕等甜品。把红枣去核后打成泥,与面粉、鸡蛋等混合,蒸制而成,口感绵软,香甜美味。Jc0康民网
三、吃大枣适宜人群有哪些:Jc0康民网
1、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容易出现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等问题。大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有助于改善这些状况,同时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可帮助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Jc0康民网
2、青少年: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需求较高。大枣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能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促进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Jc0康民网
3、女性:女性由于生理特点,如月经失血、孕期和哺乳期对营养需求增加等,容易出现贫血、气血不足等情况。大枣具有补血养血的功效,可帮助女性改善面色萎黄、月经不调等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孕期和哺乳期的不适。Jc0康民网
4、慢性肝病患者:大枣中的营养成分有助于保护肝脏,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减轻肝脏损伤,对慢性肝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Jc0康民网
5、胃虚食少者:大枣能补益脾胃,促进消化,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适合胃虚食少的人群食用。Jc0康民网
6、心血管疾病患者:大枣中的维生素 C、维生素 P 等成分有助于维持血管壁弹性,抗动脉粥样硬化,所含的 cAMP 可改善微循环,扩张冠状动脉,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Jc0康民网
7、脾虚便溏者: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可改善脾虚引起的大便稀溏、疲倦乏力等症状。Jc0康民网
8、过敏性疾病患者:如过敏性紫癜、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患者,大枣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过敏作用,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Jc0康民网
9、气血不足、营养不良者:能补充营养,促进气血生成,改善气血不足、营养不良导致的面色苍白、身体消瘦等症状。Jc0康民网
10、心慌失眠者:有养血安神的功效,可缓解心慌、失眠、多梦等症状,帮助改善睡眠质量。Jc0康民网
11、贫血头晕者:富含铁元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于促进造血功能,改善缺铁性贫血引起的头晕、乏力等症状。Jc0康民网
12、肿瘤患者放疗、化疗后:可帮助提高免疫力,减轻放疗、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促进身体恢复。Jc0康民网
四、吃大枣哪些人不能吃,副作用禁忌与注意事项有哪些:Jc0康民网
(一)不适合吃大枣的人群Jc0康民网
1、糖尿病患者:大枣含糖量较高,食用后容易引起血糖升高,不利于病情控制。Jc0康民网
2、肥胖人士:大枣中的糖分可转化为脂肪,容易造成体重上升。Jc0康民网
3、痰湿偏盛者:常表现为舌苔厚腻、口甜或口中发腻、食欲不振、胃部胀满等症状,大枣的滋腻之性容易助湿,使痰湿难以清除,加重不适。Jc0康民网
4、爱上火的人:这类人体质偏热,经常出现便秘、口臭、咽喉牙龈肿痛等上火症状,而大枣性味甘温,偏于温补,大量食用会加重上火症状。Jc0康民网
5、感冒初期患者:感冒初期,病邪正盛,食用大枣其黏腻的性质会导致邪气滞留,使病邪难以驱除,不利于恢复。Jc0康民网
6、胃酸过多者:大量食用可能会导致胃酸增多,使疾病加重。Jc0康民网
7、消化道疾病患者:如胃炎、溃疡等患者,食用过多大枣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加重病情,需要控制食用量或避免食用。Jc0康民网
8、腹胀的人:食用大枣可能会加重腹胀症状。Jc0康民网
9、有龋齿或口腔疾病者:大枣的高糖分在口腔中长时间停留,可能加重牙齿损伤,导致牙痛等问题。Jc0康民网
(二)副作用及禁忌Jc0康民网
1、引起上火:大枣属于滋补性食物,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上火,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症状。Jc0康民网
2、导致胃肠不适:食用过多会引起胃酸过多、腹胀等问题,还可能导致便秘,因为大枣的枣皮不易消化,若不细嚼慢咽,容易加重胃肠道负担。Jc0康民网
3、食物相克:大枣不宜与黄瓜、萝卜一起食用,因为萝卜中的抗热血酸酶和黄瓜中的维生素分解酶会破坏大枣的维生素,导致营养价值流失;也不宜与动物肝脏同食,动物肝脏中的铜、铁离子会使大枣中的维生素氧化而失去功效;此外,大枣还不宜与牛膝、甘遂、海螺等食物同食,可能会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Jc0康民网
(三)注意事项Jc0康民网
1、控制食用量:大枣虽然营养丰富,但不可过量食用,每天吃枣以不超过 50 克为宜。Jc0康民网
2、注意口腔卫生:吃枣后要喝水或漱口,避免高糖对牙齿造成损害。Jc0康民网
3、选择优质大枣:购买时注意选择品质好的大枣,存放在通风干燥处,避免与潮湿的物品接触,若发现有霉变或异味,应立即丢弃。Jc0康民网
4、特殊情况咨询医生:正在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食用大枣前最好咨询医生,以防影响药效;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也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在医生指导下食用大枣。Jc0康民网
总结:吃大枣的功效与作用及吃法禁忌是什么?以上就是康民网为您关于吃大枣的营养价值与功效作用,正确食用方法与用量,适用人群、禁忌人群、副作用禁忌与注意事项等相关方面知识。Jc0康民网
更多中医养生、家常菜做法、怎么做菜才好吃等相关知识尽在康民网。
Jc0康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