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当归的功效作用与功能主治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5-20 18:12:00   来源:2025-05-20 18:12:00    
字号:
中药当归的功效作用与功能主治是什么?中药当归具有很多与营养价值与功效作用,然而针对不同的人群,只有科学正确的食用方法与用量才能达到更好的营养价值与功效作用。同时中药当归的禁忌人群、副作用禁忌等注意事项方面也需要引起重视。接下来康民网为您详细介绍中药当归的营养价值、功效作用,正确食用方法与用量,适宜人群、禁忌人群、副作用禁忌与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inF康民网
一、中药当归的营养价值与功效作用是什么:inF康民网
(一)营养价值inF康民网
1、糖类:含有蔗糖、果糖、葡萄糖等,能为人体提供能量。inF康民网
2、维生素:包含维生素 A、维生素 B12、维生素 E 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保护神经系统。inF康民网
3、矿物质:有钙、锌、镁、钾、铁等多种矿物质,其中铁含量较高,每 100 克干当归中约含 27 毫克铁,可满足身体对矿物质的需求,有助于预防和缓解贫血。inF康民网
4、氨基酸:富含 17 种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inF康民网
5、其他成分:含有挥发油、正丁烯、内酯、烟酸、阿魏酸和半萜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赋予当归独特的药理作用。inF康民网
(二)功效作用inF康民网
1、补血养血:为补血圣药,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乏力、唇甲浅淡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症。与熟地、白芍、川芎配伍成四物汤,有调经补血之功,常用于产后血虚的调治;与黄芪组成当归补血汤,可益气养血,治疗血虚证(贫血)效果较好。inF康民网
2、活血调经:既能补血养血,又能活血止痛、通经调经,为妇科常用药,特别适合月经不调、痛经、血虚闭经等病证。与桃仁、红花、熟地黄、白芍、川芎配伍成桃红四物汤,有补血、活血散瘀作用,常用于经期提前、痛经。inF康民网
3、润肠通便:富含油脂和挥发油,可润燥滑肠,促进排便,用于治疗年老体弱、妇女产后血虚津枯引起的肠燥便秘。inF康民网
4、温经散寒:性温,能温经散寒,治疗因寒邪引起的肢体疼痛、手凉脚凉等症状。inF康民网
5、其他作用:对子宫平滑肌有双向调节作用,其挥发油可使子宫呈弛缓状态,对抗多种因素引起的子宫收缩;对小鼠急性四氯化碳中毒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对慢性肝损害可减轻纤维化和促进肝细胞功能恢复;浸膏对慢性气管炎并发的肺气肿和早期或缓解期肺心病有疗效,可改善肺通气功能;还具有抗炎、抗菌、抗癌、抗老防老、提高免疫等作用,对心律失常、缺血性中风等也有一定治疗作用。inF康民网
inF康民网
二、中药当归的正确食用方法怎么吃好:inF康民网
1、泡水:将当归切成薄片,取 5-10 克放入杯中,加入热水冲泡,可以反复冲泡至水无味。这是最简单方便的食用方法。还可加入红枣、枸杞等,增强滋补效果,也可适当加蜂蜜或柠檬调味。inF康民网
2、炖汤:在炖鸡、炖排骨、炖羊肉等汤品时,可以加入适量的当归片,一同炖煮。一般建议使用 10-15 克的当归,用中小火慢炖,炖至食材熟透,汤汁浓郁即可。如当归羊肉汤,能起到补血养颜、强身健体的作用。inF康民网
3、煮粥:在煮粥时,将当归片与米一同放入锅中,煮至粥熟即可。当归粥具有补血养颜的功效,适合女性食用。inF康民网
4、煮蛋:将当归、鸡蛋、红枣一起煮,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具体做法是,先将当归洗净切片,与鸡蛋、红枣一同放入锅中煮熟,鸡蛋熟后去壳再煮一会儿,使当归的药效更好地融入鸡蛋和汤中。inF康民网
5、入药:当归在中药方剂中常作为补血活血的药材使用,如四物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在中药师的指导下,按照处方的剂量和方法煎煮服用。当归入药时,一般需煎煮 30-60 分钟,以充分发挥药效。inF康民网
6、泡酒:将当归放入白酒中浸泡,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等症状。一般浸泡一段时间后,即可饮用,具体饮用量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而定。inF康民网
7、外用:将当归研磨成粉末,与适量的酒或醋调成糊状,敷在疼痛或瘀血的部位,用纱布固定,每天更换 1-2 次,可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但皮肤有破损或过敏者不宜使用。inF康民网
三、中药当归适宜人群有哪些:inF康民网
1、月经不调的女性:当归是妇科常用中药,能调节内分泌,改善血液循环,可用于治疗血虚兼血瘀或血虚寒滞引起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对月经量少、周期不规律等问题有良好效果。inF康民网
2、产后女性:有助于促进子宫收缩,排出恶露,加速身体复原,还可以促进乳汁分泌,有助于产后恢复。inF康民网
3、血虚体质者:适宜于血虚而见面色萎黄、唇爪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及肢体麻木的人群,可有效补充气血,增强体质。inF康民网
4、血虚便秘者:当归可以通过补血来润肠通便,年老体虚、产后以及久病血虚肠燥便秘的人群适宜服用。inF康民网
5、心脑血管病患者:当归可以保护心脑血管、扩张冠状动脉,有增加冠脉血流量及降低血脂的作用,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较为适宜。inF康民网
6、肿瘤化疗人群:当归不仅有抗癌的作用,并且可以减轻化疗的副作用,较适宜于此类人群服用。inF康民网
7、免疫力低下者:当归中的多糖成分具有增强免疫细胞活性的作用,长期适量食用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inF康民网
四、中药当归哪些人不能吃,副作用禁忌与注意事项有哪些:inF康民网
(一)禁忌人群inF康民网
1、湿盛胀满或大便溏泻者inF康民网
原因:当归性温、质润,有养血润肠通便的作用,但湿阻中焦(表现为腹胀、舌苔厚腻、大便黏滞或腹泻)者服用后可能加重体内湿气,导致腹胀、腹泻加重。inF康民网
举例:慢性胃肠炎患者伴有痰湿体质(如体型肥胖、痰多、舌苔白厚)时需慎用。inF康民网
2、阴虚火旺者inF康民网
原因:当归温燥,阴虚火旺者(表现为口干咽燥、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服用可能加重内热,引发上火症状(如牙龈肿痛、失眠、流鼻血等)。inF康民网
举例:更年期综合征女性、长期干咳的肺阴虚患者需避免单独使用。inF康民网
3、热证或出血倾向者inF康民网
原因:热证:当归性温,实热证(如高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者服用会助热生火,加重症状。inF康民网
出血倾向:当归有活血作用,血热出血(如咳血、吐血、月经量过多)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者可能增加出血风险。inF康民网
举例:急性感染发热患者、胃溃疡出血恢复期患者、女性月经期量多者需禁用。inF康民网
4、孕妇及产后恶露已净者inF康民网
原因:孕妇:当归活血,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孕早期易导致流产,孕晚期可能诱发早产,故孕妇(尤其是孕早期)需禁用。inF康民网
产后恶露已净者:产后若恶露已排净,过量使用当归可能导致气血耗散,影响身体恢复。inF康民网
注意:产后需活血调经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配伍使用,避免单独大量使用。inF康民网
5、对当归过敏者inF康民网
表现:罕见但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呼吸急促等过敏反应,过敏体质者需谨慎。inF康民网
(二)副作用inF康民网
1、胃肠道不适inF康民网
表现:当归油溶性成分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尤其空腹服用或过量时更易发生。inF康民网
常见人群:脾胃虚弱者、初次服用者易出现,可通过饭后服用缓解。inF康民网
2、上火症状inF康民网
表现:长期过量服用(每日超过 15 克)可能导致口干、咽痛、面红、失眠等 “温燥” 反应,多见于体质偏热或气候干燥地区人群。inF康民网
3、血压波动inF康民网
机制:当归可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低血压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部分人(尤其是敏感个体)也可能因活血作用出现血压轻度波动。inF康民网
4、出血风险inF康民网
原因:当归活血作用较强,与抗凝血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抗血小板药联用时,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如皮下瘀斑、牙龈出血)。inF康民网
(三)禁忌与注意事项inF康民网
1、药物与食物配伍禁忌inF康民网
不宜与以下药物同用:inF康民网
抗凝血 / 抗血小板药:如华法林、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或监测凝血功能。inF康民网
碱性药物:当归含酸性成分,与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等碱性药物同用可能降低药效。inF康民网
避免与以下食物同服:inF康民网
辛辣温热食物(如辣椒、羊肉):可能加重温燥之性,诱发上火。inF康民网
寒凉食物(如苦瓜、螃蟹):可能与当归的温性相拮抗,影响药效。inF康民网
2、剂量与服用方式inF康民网
常规剂量:煎服时每日 5~15 克,大剂量可用至 30 克,但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加量。inF康民网
服用时间:饭后 30 分钟服用,减少胃肠刺激;腹泻者可搭配炒白术、茯苓等健脾祛湿药。inF康民网
煎煮注意:当归尾部活血作用强,头部补血作用强,如需活血(如调理痛经),可使用全当归;如需补血(如产后气血虚),可侧重用当归头。inF康民网
3、特殊人群用药提示inF康民网
老年人与慢性病患者: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需减量使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服用前需咨询医生,避免与现有药物相互作用。inF康民网
儿童与青少年:非必要不使用,如需调理(如贫血),需严格控制剂量(每日不超过 3~5 克)并短期使用。inF康民网
4、特殊生理时期inF康民网
月经期:月经量少、经血暗黑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少量使用(如配伍川芎、桃仁);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者需禁用,以免加重出血。inF康民网
哺乳期: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过量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导致婴儿腹泻。inF康民网
总结:中药当归的功效作用与功能主治是什么?以上就是康民网为您关于中药当归的营养价值与功效作用,正确食用方法与用量,适用人群、禁忌人群、副作用禁忌与注意事项等相关方面知识。inF康民网
更多中医养生、家常菜做法、怎么做菜才好吃等相关知识尽在康民网。
inF康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