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芪的功效与作用及吃法禁忌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5-27 12:17:06   来源:2025-05-27 12:17:06    
字号:
红芪的功效与作用及吃法禁忌是什么?红芪具有很多与营养价值与功效作用,然而针对不同的人群,只有科学正确的食用方法与用量才能达到更好的营养价值与功效作用。同时红芪的禁忌人群、副作用禁忌等注意事项方面也需要引起重视。接下来康民网为您详细介绍红芪的营养价值、功效作用,正确食用方法与用量,适宜人群、禁忌人群、副作用禁忌与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1vc康民网
一、红芪的营养价值与功效作用是什么:1vc康民网
(一)营养价值1vc康民网
1、红芪主要含红芪多糖、异黄酮、氨基酸、胆碱、甜菜碱、葡萄糖醛酸、叶酸、亚油酸、亚麻酸、甾醇、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1vc康民网
(二)功效作用1vc康民网
1、传统医学观点1vc康民网
1、补气升阳1vc康民网
红芪味甘性微温,主入脾经,可补中益气、升举阳气,用于治疗脾气虚证所致的气虚乏力、食少便溏等;还能补益肺气,固护肌表,适用于肺气虚及卫虚不固之表虚自汗。1vc康民网
2、固表止汗1vc康民网
性微温,入肺、脾经,能补益脾肺,固表止汗,擅长治疗脾肺气虚、卫气不固引起的表虚自汗。1vc康民网
3、利水消肿1vc康民网
入肺、脾经,能利水消肿,可治疗因气虚无力推动水液运行而致的水肿。1vc康民网
4、生津养血1vc康民网
能益气升阳,气旺则血行,具有补益气血、生津养血之功效,擅长治疗气血亏虚引起的血虚萎黄。1vc康民网
5、行滞通痹1vc康民网
能益气升阳,气行则血行,可推动血液运行,发挥补气行滞之功,用于治疗气虚血滞引起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1vc康民网
6、托毒排脓1vc康民网
入肺、脾经,能温养脾胃而生肌,补益气血而托毒,有补气生肌、托毒排脓之效,可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引起的痈疽难溃,久溃不敛。1vc康民网
7、敛疮生肌1vc康民网
入肺、脾经,能温养脾胃而生肌,补益气血而托毒,故有敛疮生肌的功效,适用于治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者。1vc康民网
2、现代医学观点1vc康民网
1、增强免疫力1vc康民网
红芪中的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1vc康民网
2、保护肝脏1vc康民网
可以减轻肝脏的损伤,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vc康民网
3、抗氧化1vc康民网
富含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身体的损害,具有抗衰老的作用。1vc康民网
4、降血压、降血脂1vc康民网
红芪中的一些成分可以降低血压和血脂,对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1vc康民网
5、抗肿瘤1vc康民网
其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1vc康民网
1vc康民网
二、红芪的正确食用方法怎么吃好:1vc康民网
1、煎服:将红芪切成薄片,放入锅中加水煎煮,一般按照 1:10 的比例加入清水,煎煮 30-40 分钟,去渣取汁,每日分 2-3 次服用。每次用量为 9-30 克,具体用量可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在医生指导下确定。1vc康民网
2、泡茶:把红芪切成薄片或小段,用开水冲泡,可多次冲泡,直至无味。也可将红芪与枸杞、红枣、黄芪等搭配泡水,比如红芪与枸杞以 1:1 的比例,用沸水冲泡后静置,能增强养生效果。1vc康民网
3、煮粥:将红芪与大米、小米等一起煮粥。先将米煮至半熟,再加入适量红芪继续煮至粥熟。红芪煮粥具有健脾益气、养胃的作用。1vc康民网
4、炖汤:可将红芪与鸡肉、排骨、羊肉等食材一起炖汤。例如红芪鸡汤、红芪羊肉汤等,不仅味道鲜美,还能提高滋补效果。红芪与食材搭配炖汤,具有补气养血、温中散寒等功效,适合身体虚弱、抵抗力低下、冬季手脚冰凉、气血不足的人群。1vc康民网
5、泡酒:把红芪切片,与白酒一起浸泡,制成红芪酒。红芪酒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功效,适用于关节疼痛、肢体麻木的人群。但泡酒时要注意选用合适的白酒度数,一般以 50-60 度为宜,浸泡时间通常为 1-3 个月,期间可适当摇晃容器,以促进红芪有效成分的溶解。1vc康民网
三、红芪适宜人群有哪些:1vc康民网
1、气虚乏力、食少便溏者:红芪味甘微温,入脾经,可补益脾气,对于脾气虚导致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状有改善作用。1vc康民网
2、中气下陷者:能升举中阳,适用于脾虚中气下陷所致的久泻脱肛、子宫脱垂、便血崩漏等病症。1vc康民网
3、表虚自汗者:有补肺健脾、固表敛汗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肺气虚引起的自汗,即白天不自觉地出汗,稍动则汗出更甚。1vc康民网
4、气虚水肿者:既能补气,又可利水消肿,可用于缓解气虚无力推动水液运行而导致的水肿、尿少等症状。1vc康民网
5、内热消渴、血虚萎黄者:红芪甘微温,能益气升阳、补气生血,可用于治疗血虚发热证,以及思虑过度、心脾两伤引起的气血双亏、面色萎黄、心悸失眠等,对消渴证(类似于西医上的糖尿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1vc康民网
6、半身不遂、痹痛麻木者:具有补气行滞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气虚血滞引起的风湿痹痛、麻木拘挛、中风后半身不遂等病症。1vc康民网
7、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者:能温养脾胃而生肌,补益气血而托毒,可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引起的疮疡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1vc康民网
四、红芪哪些人不能吃,副作用禁忌与注意事项有哪些:1vc康民网
(一)禁忌人群1vc康民网
1、阴虚火旺者1vc康民网
红芪性温,易助热伤阴。阴虚火旺者(常见症状:口干舌燥、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等)服用后可能加重阴虚症状,导致上火、失眠等不适。1vc康民网
2、湿热体质者1vc康民网
体内有湿热(表现为口苦口臭、舌苔黄腻、大便黏滞、皮肤油腻等)者服用红芪,可能阻滞气机,加重湿热困脾的症状,如腹胀、食欲减退。1vc康民网
3、感冒发热或实证患者1vc康民网
外感表证(如感冒发热、咳嗽痰多)或体内有实邪(如热毒、瘀血、气滞)者,服用红芪可能闭门留寇,导致病邪难以排出,加重病情。1vc康民网
4、高血压患者(需谨慎)1vc康民网
红芪有一定升阳作用,可能升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尤其肝阳上亢型(表现为头痛、眩晕、急躁易怒)需谨慎服用,以免血压波动。1vc康民网
5、正在服用特殊药物者1vc康民网
与降压药、降糖药同用可能影响药效,需监测血压、血糖。1vc康民网
与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同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需遵医嘱。1vc康民网
(二)副作用1vc康民网
1、上火症状1vc康民网
长期过量服用可能导致燥热内生,出现口干、咽痛、口腔溃疡、流鼻血等 “补过头” 的表现。1vc康民网
2、胃肠不适1vc康民网
脾胃虚弱或气滞者服用后可能出现腹胀、恶心、食欲减退等,尤其空腹服用时更明显。1vc康民网
3、血压波动1vc康民网
部分人服用后可能出现血压升高,尤其是本身血压偏高或敏感者。1vc康民网
4、过敏反应1vc康民网
极少数人可能对红芪过敏,表现为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需立即停药并就医。1vc康民网
(三)注意事项1vc康民网
1、控制用量1vc康民网
日常保健用量建议 3~10 克,药用需遵医嘱(一般 10~15 克),避免过量。1vc康民网
初次服用可从小剂量开始,观察身体反应。1vc康民网
2、避开特殊时期1vc康民网
感冒、发热、月经期间暂停服用,以免影响解表或导致经血异常。1vc康民网
孕妇、哺乳期女性需咨询中医师,避免自行用药。1vc康民网
3、辨证用药1vc康民网
红芪主要用于气虚证(如乏力、自汗、食欲不振),若无气虚表现或属实证体质,不宜盲目服用。1vc康民网
4、注意药物 / 食物搭配1vc康民网
避免与萝卜同用:萝卜破气,可能抵消红芪的补气效果。1vc康民网
忌与藜芦同用:中药 “十八反” 中提到 “诸参辛芍叛藜芦”,红芪属补气药,需避免与藜芦及其复方制剂同用。1vc康民网
服药期间少吃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1vc康民网
5、特殊人群用药1vc康民网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心脏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监测身体指标。1vc康民网
儿童体质娇嫩,需严格控制剂量,避免自行进补。1vc康民网
6、储存与选购1vc康民网
存放于干燥通风处,防霉防蛀。1vc康民网
选购时选择正规渠道,避免购买染色或掺杂的劣质红芪。1vc康民网
总结:红芪的功效与作用及吃法禁忌是什么?以上就是康民网为您关于红芪的营养价值与功效作用,正确食用方法与用量,适用人群、禁忌人群、副作用禁忌与注意事项等相关方面知识。1vc康民网
更多中医养生、家常菜做法、怎么做菜才好吃等相关知识尽在康民网。
1vc康民网
 
×